臺灣工研院昨日表示,在臺灣地區(qū)經濟部技術處科技項目的支持下,于「2019臺灣國際雷射展」發(fā)表多項以車載及5G為載體的「超快鐳射加工」、「高功率加工應用」及「自主雷射源」等光制造技術;相關技術已應用于車用玻璃、電巴、精密網版大廠產線,協(xié)助企業(yè)技術升級,拼出機械產業(yè)轉型的價值鏈。臺灣工研院亦表示,隨著汽車、5G產業(yè)朝智慧制造發(fā)展,光制造也成重要推手。
臺灣工研院鐳射與積層制造科技中心執(zhí)行長曹芳海表示,依據(jù)Strategies Unlimited調查顯示,2018年全球雷射產業(yè)總產值達137.6億美元,其中最多應用在切割、焊接、打標及半導體/顯示上的工業(yè)應用產值達52.3億美元,顯見產業(yè)需求旺盛。以汽車產業(yè)為例,包括擋風玻璃、后照鏡、車燈或儀表板等工件都需要精密切割,臺灣工研院運用超快鐳射搭載自主的「景深可調光刀模塊」,可直接切割厚度3厘米平面玻璃或2.5厘米特定曲率的3D曲面玻璃,已有的玻璃鏡片大廠以此技術建置鐳射生產曲面后視鏡產線,不僅成功轉型升級為鐳射加工車用鏡片廠商,更一舉搶進高端車鏡市場。
臺灣工研院指出,同樣是超快鐳射的應用,鎖定5G高頻與Micro LED顯示的行動網通需求,搭載精密細微電路的玻璃載板是下世代的關鍵元件之一;臺灣工研院開發(fā)超快鐳射的「誘發(fā)玻璃成孔」技術,搭配同步觸發(fā)模塊,可提升量產速度至每秒5000孔,鉆孔質量真圓度大于95%、側壁粗糙度低于200nm及最高可達10:1深寬比之細微通孔,技術已與國際同步,可應用于更輕薄短小的3C高頻通訊裝置、4K攝影等高容量訊號傳輸及次世代Micro LED顯示器。
曹芳海進一步表示,除新一代精密加工超快鐳射主流技術外,在高功率鐳射的應用上,臺灣工研院看準未來電動車將使用大量動力電池的需求,也協(xié)助電巴大廠設置動力鋰電池模塊制造產線,所生產電池模塊樣品并送車測中心依CNS及歐盟標準檢測;同時也建立雷銲示范場域,所采用的先進掃描式雷射銲接技術,比傳統(tǒng)點銲可提升產能10倍以上,引領廠商迎向廣大的應用商機。
來源:Money D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