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產(chǎn)業(yè)受到缺乏殺手級應用、市場供過于求等因素沖擊,產(chǎn)業(yè)沉悶已久,對于Micro LED獲蘋果欽點一事,則讓業(yè)者燃起一線希望。即使Micro LED仍要面臨殘酷的主流之爭,但已讓LED廠士氣大振。
Micro LED耗電量僅LCD的10分之1,色飽和度接近OLED,與OLED一樣屬于自發(fā)光,像是戶外LED顯示屏的縮小版,將像素(Pixel)之間的距離從毫米等級降低至微米等級。由于系統(tǒng)的體積和重量可再縮小,兼具低功耗、快速反應的特質(zhì),也沒有OLED色衰的缺點,穿戴裝置是最有機會導入的產(chǎn)品。
因同時需要RGB三原色晶片,手機若全改用Micro LED,制造商極少的紅光LED產(chǎn)能將被塞爆,晶電是主要受惠者;四元、藍光則將雨露均沾,這或許是晶電大改機臺,將旗下6分之1機臺轉(zhuǎn)為四元產(chǎn)能的原因之一。
目前業(yè)界分析,Micro LED的量產(chǎn)瓶頸在于:一、如何將大量的微小LED晶片搬移至IC或基板上?二、由于晶片微小,LED廠如何篩選藍光亮度?三、若有壞點,可能整片報廢。雖然,業(yè)界已經(jīng)想出以模組化的方式拼接、搬移,但是學習曲線有多長?仍在未定之天。
蘋果的技術動向一直都是高階手機產(chǎn)業(yè)的指標,一體成形金屬機殼、MIM(金屬粉末射出成型)軸承與機構件、HDI軟板都是在蘋果導入之后,很快就成為各手機廠的“標準配備”,這也讓過去許多塵封在實驗室的技術敗部復活。只是,新技術當然還是有點風險,也不乏失敗的例子,例如藍寶石玻璃基板,就是在成本與量產(chǎn)的兩難考量之下,最后胎死腹中。
不過Micro LED還有勝算在于,三星在OLED面板上獨拿9成市占,蘋果不愿受三星牽制,Micro LED從主客觀條件來看,都值得一試,或許蘋果想翻盤OLED的意愿,比LED廠、LCD廠更為強烈。
如需獲取更多資訊,請關注LEDinside官網(wǎng)(007seojiaoyu.cn)或搜索微信公眾賬號(LEDins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