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337調查”再次襲向中國企業(yè),其中包括一家廈門企業(yè)。
1月23日,美國Neptun照明公司及專利人Andrzej Bobe向美國政府申請發(fā)起“337調查”,指控有關企業(yè)生產、為進口到美國而銷售以及進口到美國的緊湊型調光螢光燈涉嫌侵犯其美國專利,要求頒布永久有限排除令以禁止侵犯涉案專利的產品進口到美國。美國政府將于2月23日前決定是否立案調查。
據悉,該案的涉案企業(yè)為5家美國公司和7家中國公司,廈門通士達有限公司名列其中。據悉,2011年,通士達公司向美出口的該類產品8萬個,貨值約30萬美元,在其對美出口中的比重較小。不過,緊湊型調光螢光燈是一種大眾型產品,涉及企業(yè)相當廣。
“目前,通士達公司已接到相關資訊,且正在對此進行技術分析。”一個知情人士昨日介紹,“經過初步分析,我們認為構成侵權的可能性不大。”同時,該人士還表示,盡管眼下美國政府是否立案調查尚未可知,但無論如何,作為廈門一家骨干的LED照明企業(yè),為了維護自身及行業(yè)的利益,未來通士達都將積極應對。
所謂“337調查”,是美國為保護其本土環(huán)保企業(yè)所采取打壓其他國家同行的一項行政手段。根據美國法律規(guī)定,337條款調整的是一般不正當貿易和有關知識產權的不正當貿易。2010年,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共發(fā)起“337調查”案件58起,其中有19起調查的被訴方涉及中國企業(yè),涉案產品絕大部分為機電產品,特別是電子資訊技術產品。值得注意的是,“337調查”案件應訴程式非常繁瑣,耗時長,且訴訟費用高達數百萬美元,令很多涉案企業(yè)尤其是中小型企業(yè)望而卻步。
“但一旦放棄應訴,就意味著不僅自己的產品將被驅逐出境,而且會因‘普遍排除令’導致他國所有同類產品,不分來源或是否被訴,全被排除在美國市場之外。”廈門福能照明有限公司相關人士介紹,這將對廈門的光電產業(yè)造成十分嚴重的負面影響。
廈門市光電子行業(yè)協(xié)會秘書長馬承柏說,“對美出口企業(yè),在簽訂合同前,一定要委讬專業(yè)知識產權公司進行必要的知識產權調查。同時,面對‘337調查’,企業(yè)一定要積極面對,勇于應訴,尤其是當全行業(yè)利益受到波及時,利益關聯企業(yè)應當攜起手來,避免陷于被動局面。”